进入适老化模式 | 无障碍阅读
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
破解矛盾 凝聚共识 以创新思维推动我市成本绩效试点改革 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5-10-27 17:15:47    点击:406次    [关闭本页]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园林绿化养护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试点,多措并举推动项目资金降本增效,形成可推广复制的财政预算支出标准,总体费用较2023年核减40%,相关做法获《中国财经报》绩效新时代专刊报道。

一、强化组织保障,明晰改革路径

作为全省首批四个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市之一,我市构建“政府主导、人大指引、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试点实施。一是严选试点项目。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从市政府关注的重点民生项目中选取园林绿化养护项目作为成本绩效分析试点。二是借力人大深入推进。从前期调研到成果落地,都在市人大的大力指引下步步推进。三是协同部门凝合力。创新设立财政与业务部门“双组长制”,融合财政与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凝聚协同合力,扎实推进试点实施。四是市县联动成规模。采取以市带县、市县区联动的工作新模式,形成规模效应,增强成本分析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三明三破三提”工作路径:明确成本绩效分析边界、部门主体责任及“先谋事、后排钱”原则;破解“财政热、部门冷”现象、项目流程重塑难题及支出标准制定难点;提升预算编制精准度、资金使用效益及部门预算管理水平,实现改革“前端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二、细化工作举措,夯实成本分析实效

根据支出标准测算,我市2025年试点市县(区)绿化养护费用为4644万元,较2023年核减2810万元,核减率38%。其中,市城区绿化养护费用为1555万元,核减1035万元,核减率40%,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一)深入调研摸底,夯实成本数据基础。一方面,系统研究绿化养护市场化主体运营机制。调研发现,相关绿化养护民营企业通过精细管控、日结日清等方式严控成本,其“花自己的钱、办高效的事”理念,为成本控制提供了有益借鉴。另一方面,多次赴绿化养护现场与园林中心实地摸排,实测作业流程,掌握一线实情,找准问题症结。

(二)强化市县联动,协同推进问题破解。市本级与濮阳县、清丰县、华龙区、台前县、范县同步开展试点,统一工作路径与标准,促进经验互通、协同并进,实现会议共商、事务共议,保障试点有序高效推进。

(三)引入人大监督,提升改革权威实效。试点初期,市人大联合财政部门赴济南、上海、无锡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凝聚改革共识。试点过程中,依托人大平台协调争议、推进落实。试点收官阶段,在人大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确保成本绩效分析报告科学公正。

(四)深化会商博弈,凝聚共识促突破。面对主管部门对测算数据的质疑,深入分析项目服务内容,细化量化评分要点,逐项核验人工与支出,妥善应对不同意见。如在行道树养护成本分析中,抓住重点养护环节,通过举证外地经验做法与管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逐步统一认识,确立合理费效平衡点。

(五)总结方法路径,形成可复制经验。在争议中稳步推进改革,逐步形成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八步工作法”:摊开历史账本、剔除不当因素、开展成本分析、设定绩效基线、优化工作流程、核定价格成本、设定绩效标准、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试点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动结果应用,健全标准体系

结果应用是成本绩效管理的关键。我市积极推动治理方式转变,强化部门协同与制度变革:

(一)分类制定支出标准

试点项目结束后,市财政印发《濮阳市绿化养护项目预算支出标准》(濮财预〔2025178号),明确绿地、公园、行道树三级养护服务与支出标准,实现“试点一个项目、规范一个领域”,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深入县区推广辅导

标准出台后,市财政赴各县区开展调研,重点辅导南乐县、示范区等非试点地区。目前,濮阳县、台前县、范县等多数试点县已将成果应用于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县区财政部门的普遍认可,为2026年全面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持续拓展试点范围

2025年,我市将绿化养护试点经验延伸至污水处理等项目,推动各县区开展成本绩效分析,进一步巩固和推广市县联动、协同共进的改革模式。

CopyRight © 2015-2026   濮阳市财政局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豫ICP备202407938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9000005   
地址:濮阳市古城路西段260号   网旗网络|负责网站制作